Ottawa 切换城市

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:

    热门
    城市

    新闻资讯

    客服热线438-866-6366

    受够了娱乐圈人人开口即废话

    2021-03-12 10:10:16

    阅读:439

    评论:0

    终于有人把《吐槽大会》的洗白功能发挥到了节目外——张大大发小作文。

    看似在为自己被淘汰道歉,实则不难看出,是篇挽救自己糟糕公众形象的公关文。

    虽然字数超标,但结构完整、姿态够低。

    可惜,由于字里行间依旧是那股真情实感的戏多的张大大调调。所以买账的人并不多。

    坦白说,本季《吐槽大会》张大大的表现还不错,把李诞的“大众语言哲学”贯彻始终。

    连别人骂自己是猪,他都拍手叫好,甚至主动开麦骂自己是猪。

    然而,魔高一尺,道高一丈。

    这“语言哲学”的桂冠,还是给另一人摘去——许知远。

    印象中的许知远,是开口必意义化的。

    这次吐槽大会呢?

    刚上去,还是照本宣科、兢兢业业地表演了笑果为其文化人人设,量身定制、或是调整的稿子。

    虽然后面有点紧张,把“请大家给我投票”都说成了“请给我大家投票”。

    但并不妨碍许知远的这场表演,在笑果的受众里,拿到一个优+成绩。

    此时的许知远,像极了一个第一次上台汇报的好学生。

    全无自己节目里那副开口闭口“庸众”“我不喜欢这个时代”的清高样子。

    当然,并不是说“老顽固”如许知远,就不能有朝一日主动拥抱时代。

    无论这次许老师上《吐槽大会》,是迈出主动拥抱时代的第一步,还是纯粹上来玩玩。

    在这件事里,最讽刺的是:

    许知远以文化人身份在娱乐圈,输出那么多年了。

    这却是许知远“文化人”的身份,最被大众买账的一次。

    “文化人的吐槽果然牛”

    为什么说讽刺?

    在于许知远,这次备受好评、被夸“有文化”的段子文本。

    除了把李诞式的“大众口语技巧”玩溜了,其实全无内容和血肉。

    段子比较长,飘就不全文粘贴了

    单来分析几个大众好评的梗。

    比如这一段,讲王建国李雪琴“雪国列车”CP的:

    “CP跟期货也差不多啊

    是一种没有兑现的爱情

    你看他们俩现在被套牢了吧?

    ……

    在我的认知里

    ‘雪国’就是川端康成的小说”

    又比如,被吹“有文化”吹得最厉害的一段。

    吐槽金星的访谈,就是啥事都能扯到家长里短。

    你看,在这段文本里,许知远的“文人”人设建立,凭的是什么?

    其实不过是,在其中穿插几个,“期货”“套牢”等比较常见的经济学术语。

    外加一些符合许知远文青人设的文学梗。

    说起来,这文学梗挑选得也非常巧妙。

    精准地把教育程度,降维到了本科,甚至仅仅是高中文青水平——鲁迅的枣树梗、川端康成、梁启超……

    对鲁迅的解读,不过就是“北平”“故居”“闰土”……而大家回忆一下,《少年闰土》,可是小学六年级的篇目。

    你要知道许知远以前张口闭口谈的作家都是谁?

    ……不好意思,冷门得,名字长得,我也一个没记住。

    再是吐槽张大大。

    前一句,是标准的许知远式“时代”“个人”的抽象思考。

    后一句,冷不防来一句:张大大,不是个人。

    巧妙吗?很“笑果”,很巧妙。

    只不过,这种文字解构游戏,本应是许知远最不齿的。

    所以为什么说,这个段子文本,有李诞的技巧,而无许知远的血肉。

    它们看似有许知远的人设,实则根本没有许知远的人格。

    整个段子在内容层面,无非在输出这么一个信息——我是许知远,你没文化,你们没文化,你们都没我有文化。

    这与其说是许知远的一种自我认知。

    不如说是大众对许知远的认知,或者说是偏见。

    而许知远在《吐槽大会》舞台上所做的事,就是在迎合大众这种偏见。

    看似在申辩,其实在自嘲、迎合:

    “你们认为我是这样的,那我不但认我是这样。我甚至还把这种偏见的印象,亲自活灵活现给您演出来。”

    从张大大到许知远,无论这两人的人设、人格有多么天差地别。

    运用的都是这一套李诞式的方法论。

    这种不但立正挨打,还主动把脸迎上去的自嘲方式。

    恰恰是李诞“大众口语理论”的要点。

    它可以把你从大众的对立面,拉到同一面。

    它可能看起来有点没脸没皮,但足以把许知远的风评,从尴尬无趣直男癌的“文学中年”。

    挽成一个得到大众认可的体面“文化人”。

    而被大众认可为“文化人”。

    是许知远此前做大众文化产品、输出内容这么多年。

    都没能做到的事情。

    这便是吊诡之处。

    有个人思考的,能说出一些名字带“斯基”的,长得正常人记不住的作家名。

    是要被痛批假大空,伪知识分子的。

    而用一些喜剧技巧包裹几个高中生都懂的作家名字,倒被全网盛赞为“有文化”。

    这些年,我们推崇的明星说话之道,其实是推崇一种有术无道——用表面决定内面。

    如今,掌握了一定声量的明星,他们的话语,不是用来输出信息,也不是用来表达人格。

    更多的,是用来构建人设。

    而当话语,仅仅是用来构建人设时。

    那么说话,非常容易跑偏为一种浅表、片面的表演。

    不信,看看这些年,用“说话”构建出来的人设,都是什么成色。

    比如一直被明星们的营销团队滥用的人设——高情商。

    以及由高情商进阶而来的,通透。

    最近又因为“高情商”“通透”出圈,又让飘感到迷惑的一位,是杨幂。

    听说她在《亲爱的请放松》金句百出,打开一看,无语关上。

    不都是一些在《奇葩说》已经收割了一波“通透粉”的,典型的杨幂发言吗?

    说自己不会借钱给别人,容易陷入道德绑架的境地。

    说她不会和周围卖惨,发烧生病都不告诉朋友、家里人。

    她还曾在张大大的诉苦朋友圈下面回一个“?”,并且教育他不要随便说自己辛苦。

    虽然站在网友的角度,在张大大的卖惨朋友圈下面怼他是很爽。

    但坦白说。

    站在一个朋友的立场,在别人的诉苦朋友圈下发一个“?”,还在镜头前教育他做人。

    这很杨幂,但和高情商完全是相悖的。

    蔡康永说得好,所谓高情商,不是八面玲珑,而是当那人把真实的喜怒哀乐呈现出来时,你都不会感到被冒犯。

    换言之,为了所谓情商招牌,不表达情绪,算不得“情商”。

    而杨幂,不正是把情绪都戒掉、喜怒哀乐都藏起,你仍旧能感觉到刺的那类人。

    不可否认杨幂是应对采访的小能手,能熟练地把敏感问题绕过去。

    但其实脑袋机灵点,且在圈内江湖沉浮多年的人,大多能习得这种说话技巧。

    “伶牙俐齿”“八面玲珑”“强心脏”,这应该属于一种市井之术,谋生能力。

    包装成人生境界层面上的“高情商”和“通透”,实在是跨界碰瓷。

    另一个讲究说话和表达的人设。

    也是一个一度被滥用,如今几乎已经沦为屎盆子的人设:耿直、真性情。

    从前被赞的真性情明星,得人心处,在于他们往往能直言一些旁人不敢言的事,戳中行业内的某些弊病。

    比如郝蕾吐槽影视圈爱营销炸裂式演技。

    一针见血,戳痛大批红得发烫的演员。

    所以真性情者的发言,往往有一种话糙理不糙的效果。

    而被滥用的真性情人设,后来则慢慢被异化为一种,不考虑他人感受,不加掩饰地刻薄他人的行为。

    于是大把明星,学形不学神,以为白眼翻得高,嘴上没把门,就算真性情名士,结果,结结实实地在这个槛上翻了车。

    赵小棠一个小号的“真性情”发言,不但让自己得了个歧视女性的骂名,还背上了看不起国货冷酸灵的嫌疑。

    鹿晗早年为了立住耿直boy人设,在公开场合调侃马思纯的胸部,至今都是黑历史。

    当明星的说话之道,只用来营业人设。

    那么多的是这种弄巧成拙的翻车案。

    随着真人秀、综艺、大小访谈节目的兴起,明星入驻社交媒体。

    相比从前,这是一个有更多渠道与公众人物对话,明星有更多渠道说话的娱乐环境。

    但,信息渠道的增多,并没有让有效信息增多。

    我们以为明星说话变多,会增强人格,没想到增强的只有人设。

    我们反而怀念从前那个综艺少,但明星说话都是真材实料的时代。

    对比一下许知远在《十三邀》和《吐槽大会》上的说话方式。

    像不像明星这么多年,面对镜头的说话方式的转变?

    细想一下。

    此前许知远的话语输出,要比他《吐槽大会》的文本质量差吗?

    怎么可能呢。

    虽然他动辄把问题聊得抽象宏观让人觉得酸腐。

    但显然是更有思考深度,而且更有个人的血肉感。

    比如他很早前就质疑过《奇葩说》里辩题的问题。

    有人质疑他的访谈尴尬,他回答得很得体,说的也切中肯綮。

    许知远虽然固执,但其实并非顽固,就算他不认同你的观点,但他能读懂你的逻辑。

    所以哪怕价值观再怎么天差地别,谈话场面再怎么尴尬,罗振宇说,在许知远面前有倾述欲。

    这些都没有为他获得“文化人”的社会认同,撑死了给个“文学中年”的头衔,时常还被打为“公知”。

    本期《吐槽大会》之前,大多数人觉得许知远在娱乐圈的存在很尴尬。

    所以许知远的尴尬在于,他的立场过于坚定。

    始终在你耳畔喋喋不休地说这个时代不好,又无人买账。

    但你不得不承认,许知远提出的时代弊病,虽然nbcs,又的确存在。

    而我们推崇的说话者,是什么。

    没有个人色彩和血肉感不重要,最重要的是能和我们有相同的语感,确认是友军。

    那么说白了,目前最受追捧的娱乐圈说话之道是什么?

    是一种——说出来仿佛效果很足,但回去细想,却发现什么都没说的废话艺术。

    有文采,无风骨。

    所有携带有效信息的话语,都会影响认同、点赞,违背流量算法。

    可说真的,社会上一开口能有很多人认真听的,毕竟是少数。

    声音是一种稀缺资源,声浪是无数廉价供应。

    但现在我们对掌握声量者们的期待,居然是希望他们说点好笑的废话。

    而不是期待话语可以承载起更多的有效信息。

    不要把话语,仅仅当作一门挠痒工具。

    不要把说话之道,变为废话之道。


    关键词:

    ×

    打赏支持

    打赏金额 $
    • 1加元
    • 2加元
    • 5加元
    • 10加元
    • 20加元
    • 50加元

    选择支付方式:

    打赏记录
    ×
    -->

  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
    共0条评论
    加载更多